天沟,作为建筑物屋面两胯间的下凹部分,在排水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屋面的排水方式通常分为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即自由排水)。在有组织排水系统中,雨水被集中引入天沟,再经由雨水管排出。这种集聚雨水的沟被称为天沟,它可分为内天沟和外天沟。内天沟通常位于外墙以内,并设有女儿墙;而外天沟则是挑出外墙的,一般不设女儿墙。天沟的材质多为白铁皮或石棉水泥。
外排水,一种雨水排放方式,其特点在于屋面不设雨水斗,且建筑内部无雨水管道。根据屋面是否设有天沟,外排水可分为檐沟外排水和天沟外排水两种形式。檐沟外排水系统主要由檐沟、雨水斗、承雨斗及立管构成,而天沟外排水系统则由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及排出管共同组成。
内排水,即一种在屋面设有雨水斗并在建筑内部配备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或系统,其组成要素包括雨水斗、方形雨水管、立管、排出管以及检查井。
初次防水作业
在探讨内排水的施工方法时,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初次防水作业。这一环节对于确保整个排水系统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1、在开始施工前,首要步骤是铺设柔性防水层,这一环节既可以选择涂料,也可以选择卷材。然而,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确保基面的含水率不超过9%,以保障施工效果。最佳施工时段通常是在夏季,且需要连续晴朗天气5天以上。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蓄水实验,以验证防水效果。
2、若选择涂料防水方式,我们以“一布两涂”为例进行说明。在施工前,应彻底清理基层,然后均匀涂抹一层涂料并等待其干燥成膜。接着,铺设一层玻纤布作为增强材料,并在其上再涂抹一层涂料进行固定。待涂料干燥后,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遍涂料的施工。整个防水涂膜的厚度应至少达到3毫米以上,以确保防水效果。
3、若选择防水卷材施工,同样需要先清理干净基层。随后,在卷材的反面和基层上涂抹粘结胶,并按照预先弹好的基准线由远及近进行粘贴和辊压。最后,进行接缝收头的细致检查和处理,确保防水层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第二次防水层施工
在第一次防水层施工完成后,为确保防水效果更加持久和稳固,通常需要进行第二次防水层施工。这一环节同样重要,不容忽视。
1、在第一道柔性防水层施工完成后的两天左右,应开始铺设刚性防水层。该环节主要使用高级脂肪酸类砂浆防水剂、水泥、砂子、细石骨料以及纤维作为基本材料,确保防水层厚度维持在20-30毫米的范围内。
2、按照规范要求,安装分格木条,设定分格尺寸为4000毫米乘以4000毫米。随后,适量洒水使基面保持湿润,但需注意避免积水产生。
3、在由远至近、先高后低的顺序指引下,逐个分格进行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配制与施工。每个分格应一次性完成,并确保抹平压实。
4、待防水层初凝后,小心取出分格木条,并进行压光与分格缝的修整。
5、采用柔性密封材料对分格缝进行嵌填,并妥善处理表面收口。施工完毕后,记得进行洒水养护。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注意防水涂料的应用,要确保无遗漏、粘结牢固,且表面无气泡、裂纹、脱层现象,保持平整一致。对于天沟、檐沟等关键部位,由于频繁受到雨水冲刷且结构薄弱,应遵循多道设防、附加增强以及节点密封的原则进行特别处理。
转载:互联网